銅管連鑄技術及使用功能
銅管鑄軋技術是20世紀80年代由芬蘭Outokumpu公司 的一種短流程銅管加工技術,主要工藝流程是:電解銅熔煉及銅管坯水平連鑄一三輥行星軋制一多道次拉伸成形。與傳統擠壓加工技術的“棒料鑄造一棒料加熱及熱擠壓一軋制及拉伸成形”工藝相比,由于直接制備銅管坯,水平連鑄工藝可使生產效率大幅度提高:其次,三輥行星軋制一道次的加工變形量高達以上,相當于8道次普通軋制變形量,其生產效率也非常高,且該工藝為冷軋成形,不需要加熱。在軋制過程中,由于會產生 的變形量且高摩擦力會生成大量熱能,可使管坯溫度升高到700℃左右,因此,管料發生了 動態再結晶、晶粒細化,軋制后的管料可以直接進行拉伸成形,不需要中間退火,顯著簡化了加工工藝。與擠壓工藝相比,鑄軋工藝連續性, 適合于自動化連續加工生產線。
由于連鑄工藝與傳統鑄造工藝相比具有許多而優點了發展。其優點有:
1)可節約工序、縮短流程
與模鑄相比,連鑄工藝的生產流程大為縮短。連鑄工藝較大的特點是省去了模鑄的脫模、整模、鑄錠均熱和開坯等工序,從而使基建投資可節約40%、占地面積可減少30%,勞動力可節省75%、產品生產周期變短、生產效率得以提高。
2)可提高金屬收得率
模鑄的切頭切尾損失達10%~20%,而連鑄的切頭切尾損失僅為1%~2%,因此,能提高金屬收得率、減少原材料的浪費、降低成本、提高產品競爭力。
3)可降低能量消耗
連鑄工藝省掉了均熱爐的再加熱工序,可使能耗減少1/4~1/2,降低了產品成本。
4)生產過程機械化和自動化程度高
傳統鑄造車間勞動環境惡劣、設備落后、體力勞動較多,采用連鑄后,由于設備的改進、操作水平的提高以及采用全程計算機自動化控制和管理,勞動環境了根本性的 。
5)鑄坯品種多、質量好
采用連鑄工藝可以生產很多類金屬和合金,且生產的烈材品種多,由于金屬冷卻,使結晶致密、組織均勻,可以獲得質量好的鑄坯。
水平連鑄除了具有連鑄的特點之外,還有一些 的優點:①對廠房高度的要求低、占地面積小、設備少且簡單易于維修:②易于安裝電磁攪拌:③可密封澆鑄,減少了液態金屬的氧 化。
工業純銅TP2銅管的水平連鑄工藝已經取得了成熟的經驗,自90年代中期應用以來已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并證明不但,而且產品質量也可以與擠壓加工相比擬,其產品質量一般比較穩定,成品率和材料利用率都可達到90%以上。
TP2銅管進行三輥行星軋制時,管坯進入軋制變形時由于三向壓應力的作用而產生了 的塑性變形,在塑性變形熱和摩擦熱的作用下,管料的溫度由進入軋輥初期的常溫而升高到700℃左右,發生了 動態再結晶,形成了細小的晶粒,軋制后的管材可以直接進行多道次拉拔加工而不需要進行中間退火。
熱交換器是空調的一個重要部件,其傳熱管結構和材料也決定著空調的換熱效率是否令人滿意,如何在成本和使用功能方面做一個平衡,是空調換熱器傳熱管材料選擇的一個重要原則。其中,熱交換器又分為室外機熱交換器和室內機熱交換器兩大部件。
一、材質
空調傳熱管有銅管和鋁管兩種選擇,其中鋁管價格較低,但鋁管焊接加工工藝性差、換熱性能差、脹管時螺紋易被金屬脹頭破壞,因此應用遠不如銅管。銅管由于具有較高的熱傳導率、較強的性、較好的延展性和加工性等諸多優點,被空調行業廣泛應用。
二、結構
常用的空調銅管結構,可以分為平滑管和非平滑管。平滑管又稱光管,非平滑管的內表面帶有螺紋結構,通常也被稱為內螺紋管。早期的我國空調業由于無 法加工內螺紋銅管,因此都采用光管作為空調換熱器的銅管,隨著國內技術水平的進步,目前已普及內螺紋銅管。 由于內螺紋管表面具有溝槽,它與同規格的光管相比增加了熱交換面積,提高了制冷劑側的熱傳導率, 使得氣液界面的擾動增加,管底部與管頂部的制 冷劑液體了的攪拌,同時由于表面張力使液膜變薄等原因,使得傳熱系 數增大, 了熱交換條件,地提高了熱交換效率。因此,盡管內螺紋管的 制造工藝較為復雜, 價格與光管相比較高,但已被越來越多的空調生產企業廣泛 應用, 而光管由于熱交換效率比內螺紋管管差得多, 性價比差, 目前已很少應用。
三、換熱面積有
實驗發現,增加換熱面積并不會 地提高換熱系數,螺紋銅管內表面積在 增大到 程度后, 對換熱系數的提高就要通過其他參數的影響予以實現。 因此, 通過對內螺紋管齒形參數進行優化設計, 不僅可大幅度地增加制冷劑的換熱系數 及傳熱管管內的傳熱性能,提高空調整機的性能及能效比,降低能源消耗,而且 可減少內螺紋管單位長度的質量,降低空調產品的生產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