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管硬度檢測方法和銅管暴露前的表面條件
[一]、銅管硬度檢測方法及檢測標準
1、焊接純銅管在關于黃銅管的美國標準ASTMB36、B36M-91a和關于銅管的美國標準ASTMB152-92中都述及“洛氏硬度試驗是檢驗各種狀態黃銅(或純銅)是否符合拉伸強度或晶粒大小要求較快而方便的方法”據美國標準ASTMB447-92a《焊接銅管》,焊接銅管的硬度用洛氏或表面洛氏硬度計檢測。
2、焊接黃銅管據美國標準ASTMB587-88《焊接黃銅管》,焊接黃銅管的硬度用洛氏或表面洛氏硬度計檢測。各種狀態焊接黃銅管的力學性能應符合表3和表4的規定表3焊接管、焊接并冷拔狀態的全精制管的力學性能要求銅合金UNS號狀態類型外徑,英寸(毫米)壁厚英寸(毫米)較小洛氏硬度30T較小抗拉強度千磅/英寸2(兆帕)。
3、無縫純銅管據美國標準ASTMB75M-92a《無縫銅管》,無縫銅管的硬度用洛氏或表面洛氏硬度計檢測。各種狀態無縫銅管的力學性能如表5所示。表5拉拔狀態和退火狀態管材的力學性能要求狀態外徑或,較大平行外表面間距離,(毫壁厚(毫米)洛氏硬度平均晶粒度(毫米)抗拉強度兆帕屈服強度較小,兆帕標準代號以前名稱標度硬度值。
4、無縫黃銅管據美國標準ASTMB5M-91《無縫黃銅管》,無縫黃銅管的硬度用洛氏或表面洛氏硬度計檢測。
5、評論關于銅管方面的我國標準在力學性能方面只規定了拉伸試驗,沒有規定硬度試驗。而標準,例如美國標準,早就在幾乎每一項銅及銅合金標準中規定了硬度試驗,特別是洛氏硬度試驗。在關于黃銅管的美國標準ASTMB36/B36M-91a和關于純銅管的美國標準ASTMB152M-92中都述及“洛氏硬度試驗是檢驗各種狀態黃銅(或純銅)是否符合拉伸強度或晶粒大小要求較快而方便的方法”。我國標準中沒有關于硬度試驗的規定,其原因可能有兩個,其一是國內標準化工作還滯后于,其二是國內可能還缺乏可直接測試銅管洛氏或表面洛氏硬度的儀器。
[二]、銅管暴露前的表面條件
焊接銅管暴露前的表面條件對以后銅管的變色影響很大。例如空調配件生產廠家用含重鉻酸鉀的硫酸酸洗的銅管其抗變色能力比單純用稀硫酸酸洗的強主要是前者在銅管表面形成保護性鉻膜的緣故。實際生產中引起銅管表面變色的因素本公司紫銅管生產流程如下工頻有芯熔銅爐→半連續鑄造→水封擠壓→雙線軋管→二聯拉→圓盤拉伸→水平層繞→退火連續式、鐘罩式、井式。
以下分析實際生產中引起銅管表面變色的主要因素引起銅管外表面變色的因素潮濕天氣氣候潮濕而所用的連續輥底式退火爐比較落后出爐產品溫度較高。年以前每年因潮濕天氣造成外表面變色的不合格產品多達幾百噸。退火設備故障銅管退火過程中爐內保護性氣氛氧勢越低越好要求爐內保護氣氛的氧含量僅為級且較好具有輕微還原性。而本廠所用的連續輥底式退火爐比較落后在實際生產中尤其是鐘罩爐、井式爐由于爐膽裂漏、管路、閥門滲漏等導致的變色占有比例。表面污染下列因素容易造成銅管表面污染而變色銅管表面被雨水淋濕殘余乳液或清洗后液體濺到銅管表面偶爾出現的其它污物污染銅管表面如天車潤滑油加得太多滴下等手接觸銅管包裝物有腐蝕性等。
工藝參數控制不當退火時排氣不足爐內氣氛不清潔出爐溫度偏高等將導致較多變色發黑的不合格品。引起銅管內表面變色的因素拉伸使用的內潤滑油含硫太高退火后形成黑色。退火前向管內吹保護氣環節不符合要求。對于退火過程未采取內吹掃工藝的盤管若退火前向管內吹保護氣環節不合乎要求管內留有氧或水氣則退火后管材易發生內表面變色如吹氣時的壓力、時間不足吹氣管路及接頭泄漏吹氣用保護氣不合格吹氣后未及時進爐或兩端未密封致使管內保護氣又被外界空氣置換等。這種原因造成的盤管內發黑表現為一端或兩端發黑有時表現為在中間段一段光亮、一段黑間隔出現這種情況一般難以檢查發現往往用戶在使用過程中才發現。因為退火時爐內保護氣可將盤管兩端管頭附近一段的內表面加以還原只在盤管中間層局部內表面出現發黑。
銅管拉伸后或精整層繞或稱復繞不偶爾出現管頭、尾內表面吸入外界油污或清洗劑等退火后內表殘留油污碳黑等。內螺紋管退火過程中內吹掃工藝操作不當或吹掃用氣體不合格。退火過程中爐內保護氣不合格爐氣清潔度不夠。退火前或退火后的清洗過程操作不清洗液大量殘留于內表面。